‘盐’是百味之首,任何食物离开盐的调味,都会变得淡而无味。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有几点,高血压、蛋白尿、氧化应激、高盐摄入等,其中高盐摄入是一个可通过饮食干预而改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早就有“盐入肾”及肾风病(相当于现代的慢性肾脏病)的记载,“慎盐酱五辛”和“始终一切断盐”的告诫。
对于肾友们来说,限制盐的摄入,是一种简便、经济的临床治疗方法。
一、盐对人体的影响
高盐摄入不利于肾病治疗及预后,有研究表明,尿钠肌酐排泄每增加100mmol/l,肾病发展至尿毒症的风险就增加1.61倍,甚至增加了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风险。
1.盐与血压关系
盐在高血压的环境因素中起重要的作用。有些限盐的实验显示,每日摄盐量减少到 5g,人群收缩压平均可下降 2.2mm Hg,高血压的患者经短期限盐可使平均收缩压下降4.9mm Hg,舒张压下降约 2.6mm Hg。
2.透析患者涨水过多
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口渴,就会喝下过多的水,造成透析间期水负荷过重,体重超标,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3.骨质疏松
饮食中钠盐过多,在肾小管重吸收中,就会有过多的钠离子与钙离子竞争,使钙的排泄量增加。
4.增加胃炎、胃癌发生率
摄人过量的高盐食物后,因食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损害。
加工肉、肉罐头、牛肉干、火腿肠、香肠…它们在加工过程会产生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
5.尿蛋白增多
高盐会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促进肾脏损伤加重;低盐可减少尿蛋白排泄。盐摄入量还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洛汀新等药的降尿蛋白效果。
二、如何控制盐的摄入
食盐的化学名称即氯化钠(NaCl),人体对摄入食盐的吸收率接近100%, 人体内钠离子的主要来源是摄入食物中的钠盐,钠是细胞外液主要的电解质,负责调节水平衡、酸碱度和渗透压。控制食物中的钠盐量是控制钠盐的最主要方式。
1.常见的高盐食物
生活中常见的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咸鱼、各种酱料、添加了亚硝酸盐的各种熟食和各种含盐调味料等。
还要重视那些“看不见的”高盐食品,如:
2.巧用限盐小工具
购买限盐勺或限盐瓶,做到每天定量吃盐。可以通过粗略估算控盐,如一个啤酒瓶盖所容纳的盐约5克。
也可以选择控盐瓶,每次定量出盐,每次0.5g。
3.多选低盐的烹饪方法
例如,蒸、煮等。注意酱油、酱料、味精和鸡精等也含有钠(盐),最好不吃或少吃。
4.借助其他调料丰富口感
辣味可以增加我们对咸味的感知,肾友可以适当借助辣椒调味。另外葱、姜、蒜、糖、醋、芥末等都可以。
5.学会看营养标签,才能更好的限Na+
其实可以在购买食物或调料前,看一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营养标签,上面都会标有钠含量。每1000毫克(1g)的钠,就相当于2.5克的盐。
学会这几招,相信可以帮助肾友们可以有效减少过多盐的摄入,这样就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