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CKD患病率约为 14.3%,中国CKD患病率约为10.8%,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营养不良是CKD发生、疾病进展以及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等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我国CKD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2.5%~58.5%;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30.0%~66.7%;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11.7%~47.8%。
但营养不良在生活中反而不易被肾友们察觉,有时候觉得自己只是胃口小了一点,怎么就营养不良了?
所以,一起来看看如何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吧!
|营养评估的内容
应根据患者肾功能、蛋白尿等情况,结合人体测量、饮食调查、生化指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法(MIS)、人体成分、炎症指标等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1、人体测量
①体重:理想体重(kg)= 身高(cm)-105;
②皮褶厚度测量可用于评估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的能量,上臂肌围则可反映肌肉蛋白保有量。
2、饮食调查
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推荐使用3日饮食记录法进行饮食调查。
MIS是在SGA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质指数、总铁结合力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可以评估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
5、人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6、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CRP)、高敏CRP、白细胞介素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CKD营养不良的监测
2-4周1次,CKD患者应重点监测蛋白质摄入量、能量摄入量以评估营养治疗依从性,建议每2~4周监测1次,稳定期每3个月监测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