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吃、喝、拉、撒、睡”缺一不可。排尿和大便也是机体主要的排毒途径。尿毒症肾友无法排尿,就需要借助透析排出多余水分和毒素,但很多肾友都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排毒方式——大便。
一、排毒、除水...不能忽视的大便
正常排便,可以排泄饮食中:
10-20%的钾;
20-30%的磷;
30%-40%的尿酸;
且肠道中的有益菌,能够“代偿性”降解肌酐、尿素氮等尿毒症毒素。
但超过70%的透析肾友存在排便问题,这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减少尿毒症毒素的排泄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多方面危害健康。
长时间便秘会导致腹胀、腹痛、恶心、食欲差、全身无力;严重可导致肛裂、痔疮,诱发脑梗、心梗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二、为什么尿毒症肾友更容易便秘?
便秘指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大量吸收后大便干结,感到排便费力、排出困难的一种现象。以下原因均可导致便秘,大家需根据自身情况分析。
1.毒素攻击
透析肾友体内水分、毒素不能被及时、充分清除,在体内蓄积可损害植物神经,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血流不畅、蠕动减慢。
2.饮食限制
蔬菜水果、粗杂粮、豆类、坚果的限制以及控水,会导致机体水分及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大便排泄不畅。
3.运动过少
透析肾友长期不运动或运动较少会使胃肠蠕动减慢,诱发或加重排便问题。
4.药物影响
含钙的磷结合剂、口服铁剂、钙剂等透析肾友常用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干扰排便。
此外,糖尿病、老年人、透析不充分、透析时间越长、超滤量越大的肾友更容易便秘。
三、什么是正常的大便?
正常人吃饭通过牙齿咀嚼进入胃肠道,经过消化、吸收,将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约需要24-48小时,所以两次大便间隔一般为1-2天。
所以,1-2天一次的黄色软便是最理想的大便,但只要大便间隔规律(即使三天一次)、排便不费力就都正常。
另外,透析肾友可从大便观察健康情况,如黑便要考虑是否有胃肠道出血,突发腹泻要警惕急性肠胃炎、电解质紊乱及脱水诱发的低血压及内瘘闭塞。
四、如何保证大便通畅?
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是来源于植物中的不被胃肠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粗杂粮、坚果、豆类等。
如何增加膳食纤维,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肾脏最喜欢的一种食物,但大多数人都没吃够
2.规律运动
运动可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维持肌肉张力、刺激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推荐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广场舞、慢跑、散步、游泳、瑜伽、跳操等。
3.合理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维持正常大便。
4.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如大便时集中注意力,避免大便时间过长。
5.合理用药
发生便秘时,及时停用或替换可引起排便不畅的药物,如降磷药:碳酸钙、醋酸钙;口服铁剂:硫酸亚铁糖浆、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
6.保证透析充分
研究证明,透析充分时,便秘的发生率相应降低。
如何判断透析是否充分?
7.控制涨水,避免超滤量过大
透析超滤量越大,便秘发生率越高。大家可利用《超滤率评估工具》计算自己单次透析的超滤是否安全。
8.积极治疗糖尿病
与非糖尿病相比,糖尿病透析肾友便秘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积极治疗糖尿病可预防及缓解便秘。
9.必要时药物治疗
通过以上方式无法改善时,可加用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大黄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