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慢性肾脏病(CKD)、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中均发现一种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却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反应—微炎症状态。
且它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贫血等尿毒症并发症密切相关,是透析肾友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一、什么是微炎症?
微炎症状态,是指机体在微生物、内毒素、各种化学物质、补体、免疫复合物等的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主的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缓慢发生和持续存在的轻微炎性反应。
当透析肾友出现白细胞正常,IL-6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或偏高,常提示微炎症的存在。
血液透析肾友大多存在微炎症,且原因多样,而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二、透析器与微炎症
透析器相当于“人工肾脏”,它含有上万根中空纤维来模拟人体的肾单位。
理想的透析器、透析膜应当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特性接近,但目前并不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机体的异常反应。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且比轻度的细菌感染有更强的引起炎性反应的作用。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中空纤维型透析器,常用的透析膜主要有合成聚合膜类、再生纤维素膜和改良纤维素,不同材料的透析器各具特性,对微炎症的影响不尽相同。
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差的铜仿膜进行透析后,血清C反应蛋白、IL6水平显著高于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膜(聚砜膜)。
注:铜仿膜现已被市场淘汰
同时,血β2微球蛋白水平>30~50mg/L时,提示透析器膜及管路的生物相容性差,淀粉样病变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三、如何透析能更好“解决”微炎症?
研究证明,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及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高通量透析能够有效清除炎症细胞因子,改善微炎症状态。
对于完全无尿的透析肾友来说,微炎症的纠正应侧重:改善透析技术、提高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如采用高通透析,使用高纯度的水、超纯透析液、超通量透析膜等,可显著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微炎症的发生,也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他汀、ACEI/ARB、左卡尼汀等药物的合理使用;营养干预及支持;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C/E)的配合等可共同改善微炎症状态。
引起透析肾友微炎症状态的原因及机制十分复杂,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极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其作为透析肾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应该被重视及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1]ZHANG Wen-xin,龚智峰.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对策[J].医学综述, 2008, 14(16):3.DOI:10.3969/j.issn.1006-2084.2008.16.027.
[2][1]齐永辉,刘树军,李光伟,等.不同类型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3.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