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肌酐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找到损害肾功能的原因,去除或控制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
一、早期肾功能尚未受损或并不严重,但已有潜血、轻微蛋白尿等症状。所以对于早期肾脏病,临床治疗更加关注控制炎症、蛋白尿、高血压等,同时监测肾小球滤过率、肾脏大小和双肾血流情况,判断治疗效果,争取逆转病情临床治愈。
二、中期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大幅下降,肾功能受损,并发症陆续出现。此时临床治疗关注的范围扩大,要兼顾蛋白尿、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症、血糖等所有相关危险因素的达标情况,并通过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来监测肾脏,以及规划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控制及延缓病情进展。
三、晚期进入慢性肾衰竭期,肾功能已经无法逆转。临床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预防“致命”并发症和延缓肾衰竭。重点关注血钾、贫血状况、心衰指标BNP等。如果单从肌酐来看,经过积极对症治疗,逆转几率很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可是,患者却误以为肌酐正常了病就好了,自行中断了治疗。一旦停止规律治疗,临床上真正关注的蛋白尿、反复感染等,仍会继续损伤肾脏。
“早期肾功能不全不能看肌酐。”“只有当肾单位坏死达到2/3时,肌酐才开始升高。肌酐正常了,也要控制蛋白尿,做好血压的达标管理,遵医嘱规律治疗,才能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