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贫血,吃什么药呢?”王铁民对比了患者上次和本次的检查报告,询问患者用药的执行情况。通常专家的提问,也是患者慢病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贫血主要是以头昏、乏力、肤色苍白或萎黄,以及活动时气促为表现的病理状态。贫血的判断指标是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通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在120~160g/L,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在110~150g/L。小于正常值即为贫血。
关于贫血的程度,临床上将之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低于正常值大于90g/L,属于轻度贫血;61~91g/L属于中度贫血;31~60属于重度贫血;小于30g/L即为极重度贫血。而文中患者的血红蛋白由上次的110g/L降为102g/L。虽然下降幅度并不大,而且尚在轻度贫血的范围内,但是呈现出来的趋势不容乐观。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病因”,任其发展,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患者很快会降至中度贫血。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全面系统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过程中务必关注和重视的指标之一。
据统计,大约90%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贫血,而且肾脏病越严重,贫血也越严重。肾脏受损为何与贫血有关?肾脏除了具有过滤血液、生成尿液的功能,还兼具内分泌功能,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人体制造血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再加上,肾脏受损后,未能过滤掉的血液毒素也会干扰红细胞生成、减损红细胞寿命。而水钠潴留稀释了血液。基于此,肾脏受损,血红蛋白也会相应减少。与此同时,贫血又会导致肾脏病进展。
血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向各个器官输氧,贫血则直接导致供氧量下降。对于肾脏来说,供血不足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因缺氧、营养不足而死亡,出现肾萎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另外,贫血也会导致大脑思维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心输出量增大、心脏肥大、心悸气短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绞痛、昏迷、意识不清等危急情况。
因此,对于肾脏病患者来说,纠正贫血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疗肾脏病,也在于预防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规律复查的指标变化趋势中发现患者在慢病管理中的潜在问题,藉由问诊得以验证得知患者的确疏于对贫血的规律用药和治疗。找到了“病因”,才可医未病,医欲病,医已病。“无论是叶酸、铁剂还是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都要遵医嘱规律治疗,才能有效预防肾性贫血带来的心脑血管损伤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