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125-150ml,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于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其中病理因素包括肾后性因素、肾前性因素以及肾性因素。
一、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出现轻度生理性降低;另外女性在绝经期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容易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情况。
二、病理因素1.肾后性因素:如果患者有泌尿系结石或者是双侧输尿管结石,或者存在前列腺增生症等疾病,会造成尿液排出受阻,这时会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现象。
2.肾前性因素:主要见于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大量失血、严重感染等情况,造成血容量不足或液体丢失过多,从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此时为了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肌酐等物质无法充分地通过肾小球滤出,而滞留在体内。
3.肾性因素: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衰竭早期,此阶段患者的肾功能部分恢复,但尚未完全恢复,也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原因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也可能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有关。如果是生理因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如果是病理因素所导致,则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达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如果是肾后性因素所致,可以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将结石取出。
如果是肾前性因素所致,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并及时补铁、补液,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肾性因素所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利尿治疗,同时注意控制血糖、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