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一般人群患病率已高达14.3%,我国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之势。
慢性肾脏病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疾病知晓率低,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那么,我们该如何尽早发现肾脏病,接收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呢?
尿量变化
健康成年人每日尿量为1000-2000毫升,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少于100毫升为无尿,夜间睡眠时尿量大于750毫升,或大于白天的尿量,称为夜尿增多。这些尿量的改变都可能预示着肾脏病的发生。
尿色异常
正常尿外观为透明淡黄色,大量饮水稀释后可呈无色透明样,饮水较少时颜色加深。异常尿可呈现红色、橘色、酱油色、蓝绿色、紫色、白色浑浊甚至黑色,可因药物、食物或疾病所致,肾脏病中常见红色血尿。
尿中泡沫
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时,尿中常出现大量持久的细小泡沫,不易消散。但有泡沫不一定就是肾脏病,还可能与进食大量蛋白质、过度劳累或便器中有洗涤剂有关。
眼睑、下肢是否有水肿
肾脏病相关的水肿,常以上眼睑和下肢较为明显。晨起时上眼睑常出现水肿,如果消散很快或偶尔如此,可能是睡前饮水过多、饮食过咸,如果长期如此,则要考虑肾脏病可能。双下肢水肿时,按压胫前(即小腿正前方)或脚踝时,会出现持续的凹陷性压痕,不易恢复,该症状可预示多种疾病,肾脏病是其中之一。
经常体检
无论有无肾脏病危险因素,都建议经常进行筛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白蛋白尿和血肌酐的检测。对于慢性肾脏病高风险人群,如有肾脏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龄(>65岁)及肥胖等,应控制好自己的原发疾病,积极参与医院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宣教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和血肌酐的检测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