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顾名思义,是患有糖尿病后发生的肾脏改变,并且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肾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很多患者往往不重视,单纯依赖临时测量的血糖判断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直到出现泡沫尿、水肿、贫血、腰酸乏力,再去医院做检查尿常规中出现蛋白或者血肌酐水平升高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治疗效果通常较差,而且进展很快。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糖尿病肾病的定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诊断糖尿病肾病,首先是存在糖尿病病史,一般病史为2型糖尿病,需从发病开始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情况;1型糖尿病一般5-10年后,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情况。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还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其它靶器官损害,如果都不能确定,临床还有肾穿刺活检。
筛查项目 | 正常人 | 糖尿病 |
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 UACR<30mg/g | 在3-6个月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UACR≥30mg/g,而且排除影响因素(包括感染、发热、心力衰竭、显著高血糖、显著高血压等)所致,可诊断糖尿病肾病。 |
血肌酐 | 血肌酐能较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但非敏感指标。人体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大,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于50%)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所以说体检时血肌酐水平正常并不代表没有肾功能损害。 |
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建议戒烟,鼓励适当运动。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可加强肾脏血液流通,有助于损伤修复,同时也有利于血糖控制。若出现临床蛋白尿不宜进行较强度的运动治疗。对于水肿比较明显、血压较高的病人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多卧床休息。禁止或减少吸烟,可以防止氧化应激造成的肾脏损害。
02 低蛋白饮食
许多患者认为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想通过增加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来弥补,结果反而增加肾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糖尿病患者必须记住:用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代替植物蛋白是一项有益的方法,坚持蛋白少而精。禁食肝、肾、心、鱼卵等内脏食物。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还要坚持低盐、低脂(尽量选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低糖的饮食习惯。低蛋白血症、水肿时,应限制钠盐1~2g/d,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03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功能恶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应尽早积极对症处理。坚持低盐饮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降压药宜选用能扩张血管,又有助于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推荐>18岁的非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伴有白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能获益更多。舒张压不宜低于70mmHg,老年患者舒张压不宜低于60mmHg。
04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在家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包括餐前、餐后、睡前、夜间血糖,有时候还要监测运动前后的血糖,以此来指导饮食、运动,尤其是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剂量调整,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尽量控制在7.0%以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选从肾脏排泄较少的降糖药,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
05 其他
血脂异常和肥胖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还需要加强血脂控制。对肥胖的患者要积极减重。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糖尿病肾病家族史的患者,更要有防范意识。定期糖尿病肾病筛查,控制血糖、血压,加强饮食、生活习惯和用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