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污物处理工厂”,肾脏一旦生病,肾脏负责处理的污物就不能排出体外,在人体内堆积,这些体内垃圾就是引起尿毒症的“危险分子”。
尿毒症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肾脏病。
尿毒症毒素是指在肾衰竭患者体液中浓度明显升高,并与尿毒症代谢紊乱或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某些物质。
尿毒症毒素的分类多种多样,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毒素的分子量的大小来进行分类。据此,可将尿毒症毒素分为:
- 小分子尿毒症毒素(分子量小于500D)
- 中分子尿毒症毒素(分子量500~5000D)
- 大分子尿毒症毒素(分子量大于5000D)
1. 小分子尿毒症毒素
①电解质和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氢离子、钾、磷等;
②微量元素:铝、钒、砷等;
③氨基酸及其类似物:色氨酸、同型半胱氨酸、N-乙酰精氨酸等;
④被修饰的氨基酸:氨甲酰化氨基酸、甲硫氨酸-脑啡肽等;
⑤氮代谢产物:尿素、肌酐、肌酸、尿酸、胍类(甲基胍、胍琥珀酸、胍乙酸)、一氧化氮等;
⑥胺类:甲胺、二甲胺、多胺(尸胺、腐胺、精胺等)、不对称二甲氨酸等;
⑦酚类:二甲基氧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对甲酚、苯酚、氯仿等;
⑧吲哚类:3-醋酸吲哚、犬尿素、喹啉酸、犬尿喹啉酸、褪黑激素等;
⑨马尿酸类:马尿酸、o-羟马尿酸、p-羟马尿酸等;
⑩晚期糖基化产物:戊糖苷、N-羧甲基赖氨酸等;
⑪脂质类:3-羧-4-甲-5-丙-2呋喃丙酸、丙二酸乙醛赖氨酸等;
⑫其他:草酸、透明质酸、β-促脂解素等。
2. 中分子、大分子尿毒症毒素
①多肽类: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利钠激素、瘦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血管生成素、肾小球加压素、缩胆囊素、β-内啡肽、神经肽Y、Delta-睡眠诱导肽等;
②蛋白质类:β2-微球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核糖核酸酶、免疫球蛋白轻链、趋化抑制蛋白、粒细胞抑制蛋白等;
③被修饰的蛋白质类:氨甲酰化蛋白质或多肽、终末氧化蛋白产物、晚期糖化终产物修饰的蛋白质等;
④脂质类:脂质氧化终产物修饰的蛋白质等;
⑤其他:某些抑制急速活性的未知物质、抑制离子转运的未知物质等。
近年来根据毒素是否与蛋白结合的性质不同,又将其分为“蛋白结合毒素”、“非蛋白结合的毒素”;多年以来人们对“蛋白结合毒素”认识不足,而且透析治疗效果欠佳,“蛋白结合毒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了重视。
了解尿毒症毒素的类别及其特点,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毒症毒素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损伤或引发免疫紊乱、炎症损伤及代谢紊乱等全身性反应,引起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不同系统症状。
不同类型的尿毒症毒素其作用机制和原理不尽相同,但当其作用于同一器官或系统时可使患者产生类似或相同的症状,亦可因全身性反应而使症状加重。
正常人由于肾功能正常,可清除此类代谢产物或毒素;而尿毒症患者肾功能不全,无法及时清除尿毒症毒素,其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尿毒症的临床表现,所以需要透析治疗清除尿毒症毒素,提高生存质量。
看完本文分享,想必肾友们对“陌生又熟悉”的尿毒症毒素应该有所认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