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回答是:无论血肌酐有多高,以后都可能不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反之,就算血肌酐不高或不太高,以后也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的尿毒症。即肾病朋友血肌酐高了,以后是否终将面临透析治疗,关键取决于如下四个方面。
关键一:需清楚原发病为何种肾脏疾病?
当患者的血肌酐高了之后,首先必须弄清楚引起血肌酐升高的原发病为何种肾脏疾病,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因为,有些肾病更容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如糖尿病肾病Ⅴ期、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等;而有些肾病很少发展成尿毒症,如微小病变肾病、病理分级较轻的IgA肾病、绝大多数膜性肾病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关键二:升高的血肌酐是否已较长时间?
如果是在数小时、数日或数周内出现的血肌酐升高,或同时伴有尿排出减少,从而出现少尿或无尿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表现,通常可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血肌酐再怎么高,就算高到“尿毒症水平”(但不是尿毒症)的707μmol/L(即8.0mg/dL)以上,也有希望治愈肾衰竭或逆转血肌酐。如果是在数月或更长时间出现的血肌酐升高,则容易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而且血肌酐越高,发展就越容易及发展速度也越快。
关键三:治疗后尿蛋白与血压是否还很高?
血肌酐超标的肾小球肾炎,往往还会伴有尿蛋白高与/或高血压。之前高上去的血肌酐的原因,或许就与未能降低尿蛋白及控制血压达标有关。这是因为,明显蛋白尿与高血压是肾小球肾炎进行性进展的两大危险因素。因此,面对尿蛋白与血压都高的肾小球肾炎,需要积极治疗以能够将尿蛋白降至较低水平及将血压控制达标。否则的话,若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与血压仍很高,则更容易导致血肌酐继续升高,直至发展成需要长期透析的尿毒症。
关键四:是否已双肾缩小与肾血流信号减少?
血肌酐升高的同时,若患者的双肾已经明显缩小,则说明肾损伤已发展成无法逆转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其肾脏病理往往表现为广泛的肾小球球性硬化与肾小管及间质纤维化。彩超还会还会提示“肾脏血流信号异常或减少”,说明肾脏过滤血液的速度变慢了或流经肾脏的血液变少了,这同样也说明肾脏病变时间较长与不可逆转。这些都表现,高上去的血肌酐很难恢复,还会再发展的可能更大或更容易向尿毒症方向进展。
从如上四个关键可以看出,不能用血肌酐数值多少来作为以后是否将面临长期透析治疗的依据。也就是说,肾病患者血肌酐仅为132μmol/L(1.5mg/dL),以后也可能需要长期透析治疗;肾病患者血肌酐高到442μmol/L(5.0mg/dL)甚至高到707μmol/L(8.0mg/dL),以后也可能不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因此,当肾病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时,千万不要被“血肌酐高上去的数字”所吓倒,应该去正规医院进一步诊治并积极治疗,才有希望以后不用长期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