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型多囊肾

肾病要看哪个指标 肾科医生不看尿蛋白加号

时间:2024-06-25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2 栏目名: 1型多囊肾 文档下载

尿蛋白潜血的加减号、血肌酐,是平时体检经常检查的肾脏项目,但在肾病治疗过程中却用不到这些指标,专业的肾科医生也不看它们。为什么?

一、肾科医生不看尿蛋白加号

1.尿蛋白定性检查,查的是浓度。而人们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尿蛋白浓度,可以有数倍差距。

2.比如尿液受饮水量、稀释程度的影响:上午是弱阳性(+-)、下午是阳性(1+)、晚上是阴性(-),以哪次为准?一般我们是以用晨尿,但仍然是经常与真实值不符。还受身体活动影响,正常人运动后的尿蛋白也可达2+,患者去检验科前有没有反复爬楼也会影响检查结果。

3.尿蛋白定性主要查的是白蛋白,反应的是肾小球疾病。如果患者是以肾小管损伤为主,比如高血压、接触过肾毒性物质,损伤肾小管漏的蛋白,尿常规查不出来。

4.即使检查完美,加号的精度也不足以指导治疗。比如1+,对应尿蛋白定量是0.3-1.5克,问题来了:0.3克无需用药,1.5克必须用药,面对一个1+患者,医生是开不开药?又比如3+,对应尿蛋白定量是3-6克,3克一般不用激素,6克一般要用激素,面对一个3+患者,医生要不要给予激素?

5.所以,专业的肾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看加号,只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6.定量检查是金标准。比如一位患者尿蛋白是3克/24小时,那么他喝一大缸水、尿液稀释,也是尿出3克蛋白;不爱喝水、尿液浓缩,也是尿出3克蛋白。即使他来一场剧烈运动,休息后蛋白排泄率也会恢复,一整天的尿蛋白总量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二、肾科医生也不看尿潜血

1.何为「潜血」?是潜在的血,不一定是真血。有的化验单是「隐血」,一个道理。

2.潜血的化验机制是检测尿液标本中的铁元素,发现有一定的铁,机器就出示阳性:默认尿液中有血红蛋白(血色素,含铁),进而默认尿红细胞超标。

3.这个默认对吗?漏洞很大,专业的肾科医生是不认可的。比如受试者吃了些猪牛羊肉,或是体内红细胞自然裂解(红细胞寿命约120天)多了一点,潜血就可能呈阳性。

4.医学上并不把潜血当做血尿,血尿指的是尿红细胞超标,需要显微镜看到才能诊断。

5.血尿也不一定是肾病。肾炎可以漏出尿红细胞,结石、感染、肿瘤也可漏出。如何鉴别?需要查红细胞形态:红细胞从肾脏的滤过网中挤出来,会被挤压变形,如果红细胞的畸形率超过70%,提示是肾性血尿。

三、肾科医生也不看血肌酐

1.为什么经常用肌酐表示肾功能?因为肾脏可以排泄肌酐,肾脏排泄能力差了,肌酐就会高。

2.但肌酐这项指标也挺坑的,除肾脏外,它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肌肉含量、吃肉多少、活动量、性别、年龄、药物、肠道功能等等。

2.女性的肌酐普遍在60左右,而多数医院设定的肌酐高限在100左右,肾功能受损后,肌酐涨一半也不一定会超标,女性肾友需要注意。

3.老年人肌肉萎缩、肌酐水平会降低,进入肾衰后,肌酐也不一定会超过高限,也需要注意。小孩也类似。

4.一些肌肉男,正常情况的血肌酐水平就在高限之上。

5.一些药物,比如羟苯磺酸钙,以及维生素C、谷胱甘肽、胆红素等,会干扰肌酐检测,使检验结果失真、偏低。

6.肌酐不准确的影响很大。比如一位患者肌酐300,他是属于3期还是4期?4期禁用的药物他还能不能用?用多大剂量是安全的?看肌酐看不准,强行用药容易出问题。

7.内生肌酐清除率,是较为准确的肾功能指标:看肾脏清除肌酐的能力。无论你高矮胖瘦、肌酐是反常高还是反常低,都不影响肾脏清除肌酐的能力。只是它既需要抽血查肌酐、也需要留24小时尿(看肾脏排出了多少肌酐),院外患者不太方便,适合住院患者。

8.评价肾功能的金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也就是肾脏把血液滤过为原尿的速度,正常值是高于每分钟90毫升原尿。检查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有很多,较准确的是核医学手段,用ECT仪器检查,但不常用;平时可以通过血肌酐和胱抑素C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总之,蛋白潜血加减号、血肌酐,虽然是检查最多肾脏指标,但它们只适合普通人体检,以及临床治愈后的复查中作为提醒。而在治疗过程中,专业的肾科医生是不看的,以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