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正常尿液中的蛋白成分
分子量低于70000Da,主要为带正电荷的蛋白可能滤入原尿中。
近端肾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95%以上的蛋白。
每日终尿中仅30~150mg的微量蛋白,并主要为白蛋白排出。
|蛋白尿的分类
|假性蛋白尿
1.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
2.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3.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4.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5.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生理性蛋白尿
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一过性的蛋白尿
常见原因:发热、寒冷、高温、剧烈运动、紧张等应激状态
常为轻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一般<0.5g/24hr,很少超过1g/24hr
原因去除后尿蛋白能迅速消失。
|体位性蛋白尿
出现于直立尤其脊柱前突体位,卧位消失;
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肾移位及脊柱前突压迫肾静脉致肾静脉循环障碍和淋巴回流受阻有关;
尿蛋白定量<1g/24hr,卧床后蛋白尿消失。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尿蛋白以白蛋白等中、高分子蛋白为主;
尿蛋白定量>2g/24hr;
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近端肾小管病变,尿蛋白重吸收功能受损;
尿蛋白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尿蛋白定量<1g/24hr;
常见于各种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药物及肾移植术后。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
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轻链)异常增多;
多为小分子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一般不多。
|组织性蛋白尿
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
多为轻度蛋白尿;
较少见;
蛋白尿的多少与肾脏病变程度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
蛋白尿由少变多时,通常表示病变加重;治疗后,尿蛋白由多变少时,有两种可能:治疗有效或者肾脏病变恶化,可以通过肌酐清除率鉴别。
|尿蛋白+就会得尿毒症?
如果发现了蛋白尿,大家不用惶恐不安,蛋白尿不等于尿毒症,目前绝大多数的蛋白尿都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的治疗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绝大多数蛋白尿都能得到良好的治疗,缓解甚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