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根据字面的意思是指肾脏肾病了,还是慢性的。那么,更加准确的理解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
根据国际权威指南的定义,如果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减退至少3个月即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定义里强调了两点:第一,肾脏出问题了;第二,时间>3个月。
作为患者,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更加深刻地去认识慢性肾脏病:
第一个层次:肾脏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体检发现了血尿、蛋白尿、肾积水,就属于第一个层次,仅仅是肾脏结构发生异常,还没影响到肾脏的功能。
第二个层次:肾脏的功能,受到了影响。
而如果结构的异常不去治疗,时间久了势必会影响到肾脏的功能,比如说:血肌酐升高了。随着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可以出现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肾性骨病等等一些全身并发症。
2.慢性肾脏病会进展
慢性肾脏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是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和CKD5期(尿毒症期)。
慢性肾脏病的病程可快可慢,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进入到尿毒症阶段;但有些人,也有可能很快地进入了第5阶段,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因此,为了避免过早的进展为尿毒症,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