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主要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为主,该病的特点是双肾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泡,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增大,常并发出血,感染,肾结石等症状,最终破坏正常肾脏结构和功能。患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此外多囊肾病常常伴发有其他脏器的病变,比如说多囊肝,心脏瓣膜疾病,颅内动脉瘤等其他疾病,多囊肾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多囊肾又称Potter(Ⅰ)综合征、Perlmann综合征、先天性肾囊性肿瘤、囊性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良性多房性肾囊性肿瘤、多囊病。 该疾病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和其他器官。
肾脏上充满液体的囊团,称为囊肿,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大小和数量会慢慢增加,严重干扰肾脏过滤血液中废物的能力。 囊肿的生长会导致肾脏变大,甚至导致肾衰竭。 除肾脏外,其他器官也可能出现囊肿,尤其是肝脏。
多囊肾病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型)多囊肾病,发生于婴儿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多囊肾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 它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如果没有遗传密码的干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发病率为1/500-1000人,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发病率为1/2-40,000人。
一般来说,多囊肾病大多是通过父母基因遗传的疾病,但也有部分患者是胚胎发生过程中基因突变引起的。 对于多囊肾等遗传性肾脏疾病来说,它无法预防,但加重因素是可以缓解的。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戒烟戒酒。 如果出现肾功能损害,应注意优质、低蛋白饮食,少吃豆类。
囊性肾病是一种累及双肾的先天性疾病。 肾脏布满大小不一的囊肿,有的囊肿可以互相连通,使肾脏体积增大,压迫肾实质,使其萎缩而造成功能损害,直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多囊肾分为两种类型:婴儿型为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伴有其他先天畸形,通常比较严重;
成人型为染色体显性,常发生于中年,常伴有肝、脾、胰腺异常。 卵巢、骨骼等器官的多囊性病变和颅内动脉瘤。
临床上多数患者可有家族史,男性多于女性,且表现各异。 常见症状有:
(1)腰腹疼痛:多数患者首发症状,呈持续性至阵发性,劳累后加重。
(2)血尿: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约一半人出现。
(3)腹部肿块:常在两侧上腹部摸到,肿块大小不一。
(4)高血压可伴有头晕、头痛。
(5)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检查明显异常,尿比重低且固定。
(6)约1~4例患者出现肾绞痛症状及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 X线片、B超、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仅限于治疗顽固性疼痛、肾动脉受压、盆腔输尿管梗阻、结石、脓胸等并发症。 至于遗传,可能是遗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