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型多囊肾

尿蛋白知识简介

时间:2024-06-07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2 栏目名: 2型多囊肾 文档下载

尿蛋白在临床医学上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久聚不散。正常人的尿液中也会有少量蛋白质,但是如果尿中蛋白质增多就是典型的蛋白尿,意味着患者的肾脏出现了问题,需要了解病情,找准病因,临床上尿蛋白超标常见的的原因有哪些呢?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回收障碍所致,常见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常见疾病:如肾及尿路感染时的 igA、补体成分、肾小球基底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及泌尿道本身结构的蛋白质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质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

  第二种情况是溢出性蛋白尿,常见疾病: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 一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症的原发病;二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格外蛋白质;三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第三种情况是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所致,常见疾病:原发或继发肾小球肾炎这类原因导致的蛋白尿漏出,简称肾小球性蛋白尿,它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摧毁了滤过膜的完美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尿蛋白在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在检查时很多患者也发现自己出现尿蛋白的问题,那么尿蛋白的危害有多大呢?

  一、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二、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三、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蛋白尿重吸收各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蛋白的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防止病情持续恶化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我们如何预防尿蛋白呢?

  一、饮食改善

  对于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最好吃清谈、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低脂、低糖、适量饮水。忌羊肉、辛辣、刺激、海鲜、牛肉等食物。

  二、预防感染

  对于已经出现尿蛋白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感染的发生,像感冒、外伤都需要积极的预防。

  三、合理用药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要避免滥用药物,肾病病人都要禁用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禁用青木、木通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出现尿蛋白出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只要您保持良好心态,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就能控制病情,不让肾脏受到更大的损害。